一.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学与数字经济专业

1、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国家统计局对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做了如下统计分类(2021版):

01数字产品制造业、02数字产品服务业、03数字技术应用业、04数字要素驱动业、05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个大类。

——服务于数字经济产业的专业,从广义角度看,都可以被看做“数字经济专业”

二、数字经济学

侧重于研究数字技术,对于经济、经济活动的影响。Goldfarb A等认为,数字经济领域.

所使用的经济学模型、理论,和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模型并无差异,但由于数字技术的引入,将极大降低:

搜索成本search costs

复制成本replication costs

运输成本transportation costs

跟踪成本tracking costs

验证成本verification costs

数字环境中,搜索成本更低使得搜索的潜在范围和质量提升。数字产品能够以零成本的方式复制,意味着他们常是非对抗性的。数字产品与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地理距离远近变化所带来的成本变动也接近于零。数字技术使得追踪某个人的行为变得简单。最后,数字验证使得验证个人、企业、组织的声誉和可信度变得更简单。前述每一种成本的的变化都利用了一套不同的经济学模型:搜索模型、非对抗产品模型、运输成本模型、价格歧视模型以及声誉模型。

——相关知识和能力,可以被归为“数字思维”

三.数字经济专业课程群

由于数字技术对构成经济的产业、模式、运作规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数字经济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成为国家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任务。

从数字经济产业的分类看,凡是培养目标服务与数字经济产业各子类的专业,可以被看做广义的“数字经济”专业;

从学科分类的角度看,“数字经济专业”,特指归属于“经济学”门类的专业设置,主要研究:数字经济的运行规律,测度数字经济的规模,促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发展,实现数字技术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的深度融合;

从专业建设的角度看,“数字经济”,即“数字+经济”,“数字”包含两层含义:

数字化的环境——应对数字化的环境,需要具备数字化的思维;

数字化的资源——生产、使用数字化的资源,需要掌握一些数字工具的应用能力;

“经济”的本质,是人的活动,相对于现有的经济学科,内涵也有所拓展:

理性行为——现在的经济学专业中,主要研究和学习理性假设前提下的“经济系统”运行规律(宏观)、“个体”行为和活动(微观);

而在“数字环境+数字资源”情景下,人的“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和其影响下的行为,会被放大和凸显。

由此,可以得到“数字经济”专业课程群的建设框架:

——行为经济学课程群,是开设数字经济专业重要的核心理论教学内容。

四.BeLab与数字经济专业建设

1.BeLab研发背景

201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在行为经济学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标志着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比较成熟的阶段,而且在解释和处理现实问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周业安等认为“行为经济学开创了新的经济学研究‘范式’”。

2.BeLab价值描述

1) 置试验模型丰富、无需实验设计

2) 可选的实验模型除服务于行为经济学及实验经济学教学外,还可用于包括宏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管理学、金融学、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劳动经济学等课程相关理论模块,可选模型总数不低于30个,如“供给与需求”、“消费者行为”、“古诺模型”、“公地悲剧”、“统计性歧视”等。系统配备有配套教材、教师无需学习编程知识,也无需专门进行实验设计、只需具备经济学相关理论基础即可利用内置模型随时展开实验教学。

3) 免维护、实验开展方式灵活多样

4) 实验室软件系统应采用目前主流的云架构,学生及教师在任意可以接入互联网的平板、PC或手机上均可随时随地展开实验,既可由老师组织随堂实验或实验课,也可作为课后实验作业由学生自由组合独立完成,且无需学校另行投入硬件及相应维护人员,系统升级便捷。

5) 具备成熟应用案例及学界专家支持

软件系统应该是经运用检验成熟可靠的系统,并可在相关高校进行实地验证;系统开发应有相关领域专家参与及指导,并可配套解决实验经济学学科建设相关培训交流事宜。

6) 成熟稳定,国内领先

本系统自2013年起投入市场并开始得到应用,为国内此类产品的领先生产商。

3.BeLab适用课程和使用形式

1) 作为现有经济管理课程的随堂实验使用。40人完成一个实验最快20-30分钟。

1) 单独开设课程(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或其他独立实验课程)。根据课时长短安排讲授/使用6-10个模型。

1) 作为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的工具。在学生熟悉实验开展和参与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参数,组织开展实验,撰写报告或论文。